耗资 23 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球体建筑,是怎么造出来的?


《变形记》的格里高尔,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虫子。

这种日常里的荒谬感,也适用于「赌城」拉斯维加斯的一处建筑。

毕竟谁能想到,办演唱会的场馆,竟然变成了一只眼球?

世界最大球体建筑,怎么霸占你的感官

这个逼真到有些骇人的「眼球」叫作「澳门太阳Sphere」,坐落在拉斯维加斯大道的威尼斯人酒店附近,9 月 29 日才正式开幕,酒店已经推出专门的观景房了。

说回正题,Sphere 的造价高达 23 亿美元(约 165 亿人民币),占地面积约 8.1 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球体建筑。

当然,最有噱头、最具视觉冲击的,还是它饱满圆润的球体形状和意料之外的万千变化。

Sphere 的建筑外墙面积约 5.4 万平方米,由 120 万个可编程的 LED 面板组成,施工时的 Sphere 是这样的。

竣工之后,它的外壳就成了一块 360 度无死角的巨大画布。

如果从飞机和酒店高层看它,你可能会看到很多种模样,眼球、篮球、海洋世界、黄豆表情、万圣节南瓜 ...... 是球体的都行,不是球体的也行。

如果坐着火车在旁驶过,Sphere 又正好变成「天体」,恍惚之间,乘客似乎像是电影《ET》里的男孩和小外星人,骑着自行车在月亮前飞行。

财大气粗的广告商已经用 Sphere 宣传橄榄球比赛。

实际上幕后的创意团队也是这么打算的,Sphere 的外墙天然适合作为动态内容的载体,艺术家和品牌都能参与进来:

不仅仅是一个屏幕或广告牌,它是一座活生生的建筑。

相比人人都会驻足几秒的外观,Sphere 的内部同样恢弘富丽,演出场馆拥有近 1.8 万个座位,呈现类似古典剧场的弧形布局。

你的视觉会被环绕式 16K 的大屏幕统治,它的面积接近 1.5 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高清 LED 屏幕,从天花板蔓延到墙壁,将观众完全包裹在其中。

听觉也是 Sphere 的重中之重,在设计团队看来,大多数音乐会的场馆是为体育运动而设计,对声音的考虑往往滞后,总有妥协的意味,他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Sphere 的音频系统包含了 16.7 万个扬声器,由柏林音响公司 Holoplot 开发,完全隐藏在 LED 屏幕后面。机巧之处在于,基于 3D 音频波束成形和波场合成技术,音频的质量不会因为距离减损。

演唱会山顶和内场的区别在这里消失了,无论距离远近、票价高低,每个座位都能听到「水晶般清晰」的声音,即使声源很远,听起来也很近,比如你所听到的耳语,就像有人直接在你耳边讲话。

音频系统甚至还能精确地发送声波,让不同区域听到不同内容,你听到西班牙语,他听到英语,这里是音响,那里是打击乐器,彼此却像戴着耳机般互不干扰,体验真正地个性化了。

设计团队打比方说,这是「在声音里洗澡」,丰富而包容。但人有五感,真正的身临其境,只是视听还不够,任何细节都应该让观众「感受到」表演。

所以,Sphere 还有不少 4D 专利,触觉座椅不仅能够移动,还能将风、香味和冷热空气吹拂到你的脸上,照明系统则可以根据强度、温度或颜色定制,担当任何演出的「氛围组」。

Sphere 彷佛一个比各大主题乐园更加高级、规模也更大的 4D 影院。可想而知,这里将上演一场场感官盛宴。

拉斯维加斯的新地标,现场娱乐的未来

拉斯维加斯大道的两旁,林立着赌场度假村和霓虹灯招牌,Sphere 不至于成为光污染的元凶,反而成为一个新地标,自然地融入了这个躁动不安的、有赌城别名的城市。

Sphere 自认是下一代娱乐媒体,将重新定义现场娱乐的未来。最先被它改变的,可能是演唱会。

爱尔兰传奇摇滚乐队 U2 打了个样。9 月 29 日,即 Sphere 开放当天,他们在这里进行了首演。从当天到 12 月 16 日,U2 将演出 25 场,但门票在 6 月底就将近售罄了。

在这里看演出能有多爽?现场观众的录屏或许可以传递出百分之一。

当 U2 开始表演时,LED 屏幕仿佛「裂开」,然后一系列 16K 的动态图像滚滚而来。

形似代码的数字随着节奏闪烁,如同《黑客帝国》的矩阵。

堪比盖茨比城堡的花哨布景虚实难分,局中之人仿佛置身于马戏团,天地倒悬,失去了对重力的概念。

跳动的紫色灯光勾勒出门的形状,很容易联想到动画 EVA 的黑色巨石阵,乐队成员又被投影到高处以供仰望。

Sphere 也可能改变电影。曾获奥斯卡提名和金狮奖的导演达伦 · 阿罗诺夫斯基,为 Sphere 创作了沉浸式电影《来自地球的明信片》,门票从 49 美元到 249 美元不等,已在 10 月 6 日上映。

这部电影一半是科幻,一半是自然纪录片,将观众放在太空旅行者的位置,用到了 Sphere 所有的体验式技术。当观众们从「假死」中醒来,机器人会提醒他们地球曾经是什么样子,带着他们重新深入海洋、高山和太空。

从导演放出的幕后花絮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冰山一角。

为了完成这个项目,达伦的团队架着专门定制的 316 兆像素电影摄像机「Big Sky」,赶赴赞比亚、米兰、印度、伊斯坦布尔等多地拍摄了每秒 120 帧的素材。

达伦称这部电影是一封「写给地球母亲的情书」,让人远离拉斯维加斯的浮华和喧嚣,沉浸于自然的奇迹和美丽。他自己最喜欢的视角是不同城市街道的车辆后座,这时候触觉座椅也会参与进来。

很多时候,电影就是身临其境的媒介,观众暂时出离日常的生活,甚至忘记身在何处,而 Sphere 将这种体验延展到了极致,不知道卡梅隆有没有为它制作电影的想法,把当年《阿凡达》的震撼再上演一遍。

乐队演出和电影放映还只是开始,未来 Sphere 也想举办颁奖典礼、体育赛事等,拉斯维加斯的夜生活恐怕永不落幕。

沉浸式表演,拒绝粗制滥造

Sphere 的创意来自美国娱乐巨头 MSG Entertainment,幕后团队众星云集,擅长酒店设计的事务所 Icrave、打造过许多世界顶级体育场馆的建筑公司 Populous 等都参与其中。

Icrave 创始人 Lionel Ohayon 指出,与大多数离开剧院会让人感到无聊的表演空间不同,Sphere 的每个空间都希望将人们带入超现实世界。

这种体验并不是从剧院开始的 ...... 一旦你跨过 Sphere 的门槛,你就在表演中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进入演出场馆前的中庭,Sphere 也进行了走心的设计。

中庭被纵横交错的扶梯和飞桥分割,彩色全息图像和环环相扣的艺术装置悬挂着,地板由高度抛光的黑色水磨石制成,入口和出口设置有低矮的拱门,像是另一个沉浸式的剧院。

设计师的用意是创造出穿越洞穴的感觉,仿佛总有更多东西等待发现。

类人机器人 Aura 也会在这里迎接来客和科普技术,带来又一场交互式体验。

幕后团队在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表示,Sphere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15 年。

当时,MSG Entertainment 的首席执行官 James Dolan 意识到了传统音乐会场地的局限性,特别是声音效果不佳,所以他大开脑洞,根本没有考虑技术可不可行,直接动手画了一幅草图,看起来就像是个球形的 IMAX 影院。

当科技巨头们开始沉迷于 VR,James Dolan 却希望不戴头显就能体验虚拟现实,因为他觉得笨重的设备妨碍了人们一起参与公共活动。

如果没有讨厌的「护目镜」就能获得 VR 体验,不是很棒吗?这就是 Sphere。

沉浸式表演往往和 VR、AR 相关,但 Spheres 坚持走另外一条路,让现场的音乐体验变得更加美好且有价值,让所有人都被声音和视觉充分包围。

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才是推动 Sphere 的真正原因,合作伙伴渐渐被召集起来,Sphere 从 2018 年开始动工,最近终于和大众见面。

惊叹声中也夹杂着批评,有人觉得 Sphere 的使用范围有限,是种「昂贵的浪费」。也有「原教旨主义者」担心,当观众的眼睛不自觉地被场景吸引,而不是音乐本身,这样的沉浸式表演会不会喧宾夺主?

某种程度上这是对的,《华盛顿邮报》曾报道,许多艺术家不愿意制作引人注目的视觉奇观,因为「这可能会压倒他们的音乐」。

至少 U2 自己不这么觉得。他们表演的主要是 1991 年的《Achtung Baby》,乐队的开创性专辑之一,先确定好了现场演奏什么,才开始制作随附的视觉效果。U2 吉他手 The Edge 表示:

最终,歌曲决定了屏幕的播放内容以及乐队的表演内容,这仍然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如果没有音乐,这将是一场空洞的表演。

Sphere 首演选择了 U2,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这个成名于上世纪的摇滚乐队,很乐意将新技术融入现场表演,在 90 年代末就投入巨大的迪斯科球和 LED 屏幕,还曾和苹果合作推广 iPod 和 iTunes,成为音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

对沉浸式表演的批评其实从来不少,尤其是同质化和粗制滥造,我们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体验过游乐园里的低分辨率投影仪、环绕式音响和猝不及防就喷水的座椅,既不沉浸又不愉快,更多是为了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

Sphere 以顶配的性能带来了新气象。当然,你首先要前往拉斯维加斯,并且支付几百甚至上千美元的票价。或许还有个好消息,打造 Sphere 的 James Dolan,已经考虑在伦敦和世界其他城市建造更多的 Spheres。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